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电话 180 581 157 36
桐庐旅游资讯

郁达夫故居行

 二维码 190
发表时间:2018-01-20 15:43

 读书的时候,因了郁达夫,知道浙江有条富春江。因为沿富春江畔上行,走上一段乡间小路,就是郁达夫的家乡了。

富春江大坝.jpg

       来杭州这么多年,也曾有去郁达夫家乡看看的想法,但这愿望并不十分迫切。毕竟,这么近的去处,想去,也就是一个决定的事。


        现在,儿子不再身边,周末,可以自由安排周边的行程了。


       前两个周末的一天,临时想起了郁达夫故居。由于起床晚,想着路上总会走上一段曲折的山路,不想先生太过辛苦,也就放弃了。昨天早饭后,时间仍然是晚,先生突然说起要完成我一去郁达夫故居的愿望。那就出发。

桐庐旅游留念.jpg

       先生先手机导了航,说比较近。我则准备了瓜子、报纸,以打发路上的时光。


      上了高架,两份报纸没看完,先生就让我帮着导航了。原来要下高速了,也许就是绕城。在收费站出口,我忙掏出百元大钞。屏幕显示十元,有点不可思议了。下了高速,沿着富春江,略一转,一条不宽的马路,两边绿树浓密的枝桠在上空相搭,竟就到了郁达夫故居所在的郁达夫公园。心里不由说道,早知如此之近,真应早早的来。


       郁达夫公园,紧临富春江。好像是郁达夫文字中所描写的感觉,只是,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,早已把郁家纳入了现代都市生活圈的范围。


     郁宅是一座深乌色三开间木质结构的双层小楼,粉墙黛瓦的院落,典型的江南味道。现存的这坐小楼是按原楼的样子和布置,1998年整体南迁10米后修复而成的。


       我们先从一楼参观起。一楼有房三间,正厅、厨房和东厢房。


      正厅对着门的墙壁中间挂着一幅郁达夫的肖像。两边是郁达夫亲手所题的对贴“春风池沼鱼儿戏,暮雨楼台燕子飞”。正是郁氏散文中江南的清丽风格了。

江南农村老房子.jpg

      侧面的墙上各挂一幅字画。左边为鲁迅先生《自嘲》一诗的原稿复印件。从诗的跋语中,才知道鲁迅先生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名句的由来。


       原来这首诗是写给柳亚子的。此诗作于一九三二年。据《鲁迅日记》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载:“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,云:‘运交华盖欲何求……。达夫赏饭,闲人打油,偷得半联,凑成一律以请’云云。”在此之前的十月五日,郁达夫请鲁迅吃饭,同席有柳亚子。“闲人”指鲁迅自己。“打油”是鲁迅对自己诗作的谦词。鲁迅晚年得子,疼爱有加。那天去赴宴时,郁达夫借此开玩笑说:“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?”鲁迅遂用“横眉”一联回答他。郁达夫又打趣说:“看来你的‘华盖运’还是没有脱?”鲁迅说:“给你这一说,我又得了半联,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。” 诗句原文如下:

timg (9).jpg

        运交华盖欲何求,未敢翻身已碰头。


       破帽遮颜过闹市,漏船载酒泛中流。


      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


   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他冬夏与春秋。


        二楼有房四间,分别是正厅、郁达夫的祖母、母亲和郁达夫夫妻的卧室。房前有廊。郁家还有一侍女。


      郁达夫的爷爷和父亲都去世较早,郁父去世时,郁达夫只有三岁。郁达夫是在祖母、母亲、和侍女的身边长大的。从中不难看出,郁达夫身上细腻的情感和阴柔的一面,和郁氏缺少父爱,恰如生活中少了阳光,多了些自怨自艾的成份。但这也恰恰成就了郁作品的特色,细腻、敏感、而又多情。


     郁达夫家三个男孩,郁达夫最小,他的哥哥郁蔓陀也留学日本,学习法律。郁达夫就是跟着哥哥前往日本留学的。郁达夫因1945年在苏门答腊岛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,于1952年被追认为烈士。同时,郁蔓陀也被追认为烈士。这点,让人有所不解。


     从郁家的居住条件看,郁达夫的家庭并没有我想像中以及有关资料中所介绍的那样贫寒。江南自古多才俊。江南人生活上相较于北方的富足,以及家庭对教育的重视,为郁达夫的成长提供了条件。


      站在二楼的走廊上,富春江的美景尽收眼底。尤其是在这阳春三岁、桃红柳绿的时节。远山含黛、春江涌碧、暖树染绿。广阔与柔美同在,苍凉与明亮并存。站在此处的郁达夫,面对此景此情,会生出什么样的心情呢?


      青春时的我,对郁达夫的文字甚是喜爱。文笔的清丽和细腻,人物心理描摹的精准,少年人的那份迷茫,在《沉沦》中尽现。


       但现在看来,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。总感觉这样的文字过于沉郁了些,少了一份年轻人应有的、亦或青春的明丽色彩,少了一份青春的热情和生命的鲜活。当然,这也和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。


      再回到一楼的小院,院子里栽种着熟悉却又叫不出名的树木。郁家祖上几代儒医,郁达夫的爷爷也像大多数中医一样,尤其喜爱侍弄花木草药。江南植物的丰茂,对花木草药的熟悉,是否是郁达夫擅长写景散文的原因呢?


      我们离开郁达夫故居,沿着门口的富春江缓缓而行,一路绿树满眼。许多年前,郁达夫也应和我们一样,在富春江水的相伴下,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晨昏日暮。


      如今,郁达夫时期的富春江畔的样子已无迹可寻了。水泥的堤坝,不高的围栏,沿堤而修的游步道,精致的公园,踏青、赏景成了最佳去处。


     和郁达夫公园相邻的就是鹳山公园了。我们沿缓坡拾级而上,于一处遇一“血衣冢”。绿树之中,背上顿生阵阵寒意。文字介绍是为纪念郁蔓陀而建,只是这是一个怎样壮烈的志士,是不为我所知的。眼前,一大捧白色的菊花默默敬献于冢前。时近清明,家乡人们的深厚情意,英灵在天也会有知吧!


       网上得知,郁蔓陀在上海法院任职期间,日伪占领上海,他严惩民族败类,营救爱国志士,1939年被日伪特务秘密杀害。


       郁达夫在苏门答腊岛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,已是人所尽知的旧闻了。让我惊心的是,他的哥哥竟早于他被日伪特务杀害。看来,郁达夫对日本的愤恨绝非偶然,绝非一时。


    浏览图说上前面会有纪念馆,我们继续向前,想得到更多的详情。遇一道低矮的粉墙,围着三间造型古朴,颇具江南园林风格的砖木结构楼房,上书 “松筠别墅”。原来此处为郁蔓陀奉母养老的小筑。


     小筑“松筠别墅”一名竟大有来历。民国初年,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因郁门婆媳戴氏和陆氏两代守寡奖掖子孙,亲笔题词赐匾额“节比松筠”,别墅因之为名。更让人意外和扼腕叹息的是1937年郁母陆太夫人在富阳被日军占领时在这里绝食殉难。这样的家风,孕育出两个抗日烈士,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。


     正如郭沫若的题诗:双松挺秀意如何?仿佛眉山有二苏。况复埙虒同殉国,天涯海角听相呼。这是怎样的哀痛和幸福!


      郁氏故居一行而归,心中多了几份沉重,几份沉思,更激荡着一份豪情!
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 方先生

手 机:   18058115736微信15905813602(含微信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Q   Q :   398383396 同路人

地 址: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湾自然风景区(芦茨村)内    ‍(浙江桐庐民宿/桐庐农家乐)

 ‍温馨提醒:先确认支付宝微信电话号码实名认证,核对正确后,再预定入住日期。

       ‍        详细地址地图请点击此处‍‍‍